自從Surface Laptop 3的消息洩漏我就已經開始期待,當微軟在2019/10/02的直播上發表時,原本3:2的螢幕就很吸引我,再加上這次的更新有搭配全金屬機身的配色、Mini DP換成USB-C等改善,我就決定我下一台筆電非它莫屬了。台灣大約在11月中開放預購,由於我想要延長保固,一般通路賣的家用版是沒辦法延長保固的,只能享有1年的有限保固,因此我就去赫普電腦訂購了商務版,商務版一律比家用版貴了NT$3200,差異是15吋的機種也用Intel的CPU,系統由Windows 10 Home升級至Pro。
這次開箱的配置為(只列出可選配置,如果需要完整配置,可以參考官網):
- CPU⸺Intel Core i5-1035G7
- RAM⸺8GB LPDDR4x 3733MHz
- SSD⸺256GB M.2 PCIe
- 外表⸺13.5吋、沙岩色與金屬手腕支撐墊
因為我喜歡13.5吋才有的沙岩色和全金屬,我也不需要太大的螢幕,所以我選了13.5吋,續航力也比15吋的高(因為兩者的電池容量一樣),性能和容量我也不需要太高,但容量128GB的版本只有白金色而且不是全金屬,因此決定了這樣的配置。如果是家用版的話這個配置是NT$41888,不過我買的是商務版,因此售價是NT$45088,再加上延長保固至3年(多2年)的費用NT$2599,我總共花了NT$47687在上面。
原本台灣預計是2019/12/04就會上市,但在快到發售日時發現PChome 24h購物上Surface Laptop 3的預購頁面突然沒了,並找到了這一篇才知道要延期發售。爬了一些文並詢問了赫普電腦,得知原因是Intel 10nm處理器缺貨和商檢或BSMI認證沒有過,並說預計2020年首季上市。延了大概3個月多,這期間我也有想過要不要換其他的但最後還是決定等下去,終於在2020/02/07發售,赫普電腦於10號幫我寄出,隔天拿到後就開始準備了這篇開箱文,直到今天(15號)才完成。順帶一提,台灣上市拖了那麼久,還沒有延期的補償方案(至少商務版沒有),香港方面卻在2019/12/23就上市了。
赫普電腦透過新航快遞將筆電寄過來,箱子上還有信封裝有發票。
拆箱後先來看贈品,有桌曆、保溫杯、印有Microsoft Surface標誌與字樣的後背包和配件包。失望的是並沒有因延期發售而補償的贈品,隨後我也去問了赫普電腦,他們向微軟確認之後,確定不會有。
原本以為這個盒子裡面應該還有實際筆電的盒子,因為看起來很簡陋,不是一般白色包裝也沒有印筆電的圖樣,但沒想到這個就是筆電的外盒。這次好像只要是商務版的外盒都這樣簡陋。
打開盒子後可以看到用不織布袋包裹住的筆電本體,先取出來放旁邊等等再看。
取出筆電本體後,可以發現有一張紙,正面印有這台筆電的圖,顏色也是匹配的。
紙的背面描述了這台的系統為Windows 10 Pro並僅供商業及教育客戶使用,鍵盤配置為繁體中文。
拿開紙,可以看到有小紙盒和長紙盒。
小紙盒內包含了說明書、Windows 10應用程式說明、安全和法規指南等。
長紙盒內裝了1個包含Surface Connect連接埠和1個USB-A的充電器。
隨附的電源為65W,規格為:
- 交流輸入⸺100-240V~1.6A, 50/60Hz
- 直流輸出⸺15V⎓4A(Surface Connect連接埠)、5V⎓1A(USB-A,只能充電無法資料傳輸)
回來看筆電本體,不織布袋的口沒有用膠黏死,可以重複使用。拿出來之後可以看到不論是質感還是做工都超級棒,甚至比Macbook Pro還要美。
A面只有微軟的標誌,不同於霧面的外殼,標誌是亮面的。D面也是非常的乾淨,只有4個膠墊和正前方一些淡淡的字,沒有任何散熱孔,整台筆電的散熱孔位在後方(與D面上文字的地方相鄰,我沒有拍出來),但也不會因為螢幕打開時被擋到。詳細可以參考iFixit的拆解影片。
連接埠方面,左側配有1個USB 3.0 Type-A(5 Gbps)、USB 3.1 Gen2 Type-C(10 Gbps)和3.5mm耳麥孔;右側則有1個磁吸式Surface Connect連接埠,可以用來充電或搭配天價的Surface擴充基座進行的擴充。在前兩代中,USB-C的位置是Mini DP,這代改用USB-C無疑是非常大的改進,再加上支援視訊輸出和60W PD充電,因此不需要原廠的充電器,可直接用一般支援PD的行充或旅充充電,但遺憾的是不支援Thunderbolt 3,因此無法進行更高速的傳輸和外接顯示卡。
因為上蓋的寬度比主機多出一點,即使沒有像Macbook系列一樣在觸控板下有凹槽,也很容易單手打開螢幕,打開時非常輕鬆不會很卡,另外即使嘗試用力蓋上螢幕,在螢幕闔上的一瞬間感覺到的卻是輕輕的蓋上,發出舒服的聲音。
B面為一整塊玻璃,包含了3:2的鏡面螢幕,螢幕的邊框大約1.1cm(上、左、右)和1.5cm(下至C面)厚,以現在的標準來說算粗了。螢幕上方配有2孔麥克風、720p彩色相機和用於Windows Hello的紅外線相機,當彩色相機運作時會亮白燈,紅外線相機運作時會亮紅燈,臉部辨識的速度非常快速。螢幕是可以觸控的,但在觸控時螢幕會回彈沒有很穩定,建議可以一隻手扶著螢幕再觸控。
雖然看電影等情況3:2這比例會有比16:9更大的黑邊,但非常適合瀏覽網頁、文書處理工作和寫程式等,比起16:9它可以看到更多的垂直內容,也就是同時看到更多行的文字,提高了一定的生產力,但特殊規格的螢幕也是造成這台筆電高價的原因之一。
關於這螢幕的色域、色准和亮度我沒有專業儀器去測,但參考Windows Central的評測,色域涵蓋97% sRGB、72% AdobeRGB和75% DCI-P3,亮度為3.8至400尼特,雖然色域不高,但因亮面且亮度不低,也足夠漂亮了,不過反光算嚴重。這螢幕的HDR的支援沒有很完善,支援播放HDR影片但不支援HDR應用程式和遊戲。
C面上沒有任何貼紙,非常乾淨,有著印有繁體中文標籤的剪刀腳鍵盤,打起來蠻舒服的而且聲音不大。鍵盤右上角是Del鍵而電源鍵在Del鍵左側,防止要按Del鍵時勿觸電源鍵。鍵盤可調4段背光(包含不亮)而且很少漏光。還有尺寸約11.5×7.7cm的觸控板,完整支援Windows 10的手勢,觸感可以說是Windows筆電裡面最好的,和Macbook Air/Pro系列有的比,不過和大部分的Windows筆電一樣,越是靠近鍵盤的位置越難按下,這部分就比不上了。整台筆電的喇叭直接藏在螢幕的下方,雖然我沒有儀器測具體來說有多少分貝,但是音量很大而且音質也很不錯。
經過實際抓著B面兩側進行前後擺動,可以感覺得出來非常得堅固,要施一定的力才能擺出形變;C面也是,實際按壓也無法輕鬆地按壓下去,由此可見這台筆電的堅固程度和Macbook Air/Pro系列有的比了。
開機、設置好並進入桌面,系統的確為Pro版本,而且Windows 10的版本是最新的1909。因為商務版的關係,預裝了Office 365專業增強版和Microsoft Teams,但因為我自己擁有的Office 365是個人版,也用不到Microsoft Teams,所以都把它們砍了。
進入磁碟管理,可以看到256GB的SSD在Windows顯示的容量為238.35GB,切了3個磁區,分別為「EFI」、「C槽」和「Windows RE tools」,其中C槽為237.24GB,已經由BitLocker加密,但因為我不需要所以就給它解密了。
因為2256×1504這個解析度實在太奇葩,而且在預設縮放150%時,對於不支援高解析度的程式來說解析度不為整數,因此我認為2250×1500會更加合適。在這台筆電自訂解析度不需要任何非官方的軟體,直接從Microsoft Store安裝Intel顯示晶片控制中心,自訂解析度並將比例從「延展」改為「置中」,成功套用後沒有任何異常發生,也幾乎看不出來邊框有變得更粗。
但由於縮放為150%並非整數,一部分不支援高解析度的應用程式打開時,會有模糊的狀況發生,雖然可以透過「覆寫應用程式的縮放比例行為」來改善,但結果不一定能和支援高解析度的應用程式一樣銳利,多少還是有些模糊,而縮放如果是200%之類的就會非常舒服(我桌機的螢幕就是這個縮放比例),完全不會有模糊的狀況發生,即使沒有額外覆寫縮放比例行為,頂多就是維持鋸齒(也就是顯示效果和低解析度螢幕差不多),因此如果這台解析度跟13.5吋的Surface Book一樣是3000×2000(267PPI)的話,預設縮放將會是200%,可以大幅改善這個問題。
接著,將系統和驅動全部更新到最新後,正式開始評測。有關於硬體規格等圖裡都有就不詳細闡述了。
首先是CPU-Z,記憶體和GPU沒有辦法完整辨識,簡單跑了下單執行續和多執行續的測試分數。
GPU-Z上能完整辨識到GPU。
在CrystalDiskMark 7跑了3種不同設定檔的測試,由上到下分別為「預設」、「最佳效能」和「真實世界效能」。可以看出雖然這PCIe SSD是M.2 2230的而不是M.2 2280,但表現仍然不錯。
在跑HD Tune Pro時,由於「效能測試」和「隨機存取」的「寫入」部分必須要在硬碟未掛載的狀態下才能跑,但是因為它是系統碟無法直接卸載,所以我就忽略不跑了(也是有辦法測但比較麻煩就是了)。
由於不是所有的評測都有Cinebench R20的成績,由其是在Cinebench R20推出以前的評測也不會特別去更新,所以就順便跑了一下Cinebench R15,方便跟舊硬體比較,雖然用過時的軟體來測不一定能發揮新硬體的所有實力。
可惜Cinebench R20沒有OpenGL的測試。
和Cinebench R15一樣的理由,我也跑了Geekbench 4。成績如下:
- CPU⸺5119分(單核心)、17438分(多核心)
- GPU(OpenCL)⸺37449分
詳細數據可以點進以上連結查看。
成績如下:
- CPU⸺1154分(單核心)、4424分(多核心)
- GPU(OpenCL)⸺10198分
- GPU(Vulkan)⸺7209分
詳細數據可以點進以上連結查看。
跑完後出現「顯卡驅動未獲批准」的警告,所以不知道這結果正不正常就是了。成績如下:
- Time Spy⸺801分
- Fire Strike⸺2221分
- Night Raid⸺7690分
- Sky Diver⸺7479分
詳細數據可以點進以上連結查看。
只有跑PCMark 10的主要測試(Demo版只能跑那個),成績為4174分,詳細數據可以在這裡查看。
跑AIDA64的快取與記憶體測試時,它寫記憶體的種類是雙通道的LPDDR4-2133,但是實際上記憶體的頻率應該是3733MHz才對,工作管理員也是寫3733MHz,處理器i5-1035G7也是直接支援LPDDR4-3733不需超頻。
跑了8分鐘AIDA64的系統壓力測試,一開始CPU的待機溫度約40到50℃,開始燒機時溫度會先突然飆到90℃然後穩定在65到75℃左右運行,C面的溫度也只是溫溫的而已。從飆到90℃這邊開始偵測到降頻(圖中是0%但是經過多次測試最高有到3%),雖然i5-1035G7可以超到3.7GHz但溫度穩定後頻率維持在不超頻的1.2GHz左右,也從溫度穩定後開始聽到明顯的風扇聲,並不刺耳尚可接受。
CPU的待機溫度約40到50℃,和AIDA64差不多,一開始Prime95跑時溫度會先飆至90℃一下,然後穩定在60到70℃左右運行。
綜合以上結果,這是一台非常棒的筆電,不只外觀漂亮又堅固,喇叭優異,性能表現也是非常優秀,即使在高負載的狀況下也只會有溫溫的感覺,噪音也在可接受的範圍內。但不足的地方還是有的,特殊規格的螢幕、漂亮的外表和堅固的機身等種種因素讓它擺脫不了高價的命運,尷尬的螢幕解析度,還有雖然從上代的Mini DP改成USB-C值得肯定,但是在這個價位卻不支援Thunderbolt 3,這對一些需要高速傳輸或想要嘗試外接顯卡的人無疑是一個致命傷。
如果原本就不在意什麼CP值,除了性能以外也會把外觀、做工和使用體驗等部分納入考量,且著重在文書處理和程式開發等相關工作的話,那我會非常推薦這一台。
我的評測到此告一段落。最後,為了保護筆電外表刮傷等,我有直接拿去Ezstick做貼膜。由於在這之前他們沒有這台筆電型號的膜,我的筆電借他們做開發,我原本以為他們的新機器方案裡所描述的「免費幫您貼」只是免除代貼費用,結果完全免費,真的是賺到了,在他們的Facebook專頁中的演示影片中出現的筆電就是我借他們的。
他們的機身膜雖然是透明的但是還是有格狀的紋路用來透氣,雖然我不清楚是透什麼氣不過紋路並不明顯,筆電外表從原本的霧面質感變成了亮面,但還是很漂亮。雖然影片中給我的筆電貼了霧面的螢幕貼,但是因為我在先前就要求說我想要亮面的玻璃貼,所以實際上我最後拿到的是貼玻璃貼的,雖然並沒有非常合B面,左右側內縮了約3mm,但螢幕能正常閉合所以我並沒有介意,不過老闆在貼之前也跟我說了因為玻璃貼較難施工,Surface Laptop用的只剩2片也不會再進貨了。另外因為觸控板的部分膜雖然不影響功能,但很影響手感,尤其是原本的觸感實在是太棒,所以我還是把觸控板上的膜給撕了,建議店家針對觸控板的貼膜可以開發具有磨砂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