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54 lines (19 loc) · 5.63 KB

20-30-50.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54 lines (19 loc) · 5.63 KB

四年前,因爲TEDx,我第一次有機會接觸來自臺灣的朋友,並且有幸邀請到來自臺灣的朱平先生作爲講者參加TEDxGuangzhou

四年後,也許是因爲serendipity,我從海報那裏看到朱先生會來香港參加一個設計論壇的消息,於是認不出要給他寫信,邀請他參觀Good Lab。朱先生欣然答應,並且和他的partner陈郁敏參加了我們每月一次會員之夜活動

朱平自稱是一個生意人、悅日人、漣漪人。這是什麼意思?簡單的說,就是做生生不息的意思(business maker),每天讓別人快樂 (day maker),以及鼓勵他人去實現其夢想(ripple maker)。

香港信報最近有一篇對朱先生的專訪,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找來看一下。裏面有很詳盡的介紹。

以下我就先簡單回顧一下朱先生在Good Lab分享的內容。

50:30:20

朱平認爲,假如按照目前在臺灣沒有能夠做得真正可持續的社會企業——他們目前依然要依靠來自政府/企業/私人的捐助才能生存。但是這樣併不能造就最好的產品和服務。於是朱平想到一個叫Profit for Purpose(簡稱PFP)的模式。也就是說,我們首先要做一個企業,並且是一個賺錢的企業。這個企業創立之初,就要設定自己的利潤分配辦法:50%的利潤用於投入企業的再發展;30%的利潤用於企業創辦人關心的某個社會議題或項目;20%的利潤用於股東以及員工之間的分紅。

這就是朱先生提倡的50:30:20法則。

其實這裏的PFP模式跟美國的B Corporation的模式有點像,都是要求企業要承諾拿出企業利潤的相當大的比例去做一些解決社會或環境問題的事情。

33

十幾年前,朱平和他的一些臺灣朋友開始做一個實驗:他們很想看到源自臺灣的好的藝術創作。但那時候很難找到。於是他召集了33位朋友,每人每個月就拿出相當於港幣1500元,用來做一個fund,這個fund就用來支持那些剛剛出道但是頗有潛質的藝術家。同時這個fund並非只是支出,他們不定期的搞一些藝術導覽活動——因爲他們跟那些好的藝術家都認識——並且由此獲得收入。目前這個fund還發展到臺南、臺中。經常舉辦各種活動。

red room

Red Room是朱平搞的一個社會企業的實驗。他很想在臺灣看到spoken word和其他表演藝術,但是往往有這方面能力的人都是藏在你不認識的角落。於是他和一位外國朋友一起做了Red Room,每個月在肯夢的辦公室裏搞一個類似派對那樣的活動,通過朋友口口相傳,只邀請對spoken word感興趣的朋友參加,並且每人要收200新臺幣(相當於港幣50元)的門票。所有來到現場的朋友都可以當場報名到舞臺上去獻藝。一開始這一活動只有外國人參加,後面慢慢的有越來越多本地人從朋友那裏聽說這一活動,並且覺得好玩,於是紛紛加入,目前已經做到50:50的參加者比例了。

ripplemaker foundation

漣漪人基金會是朱平和陳郁敏合作發起的一個基金會,從創辦到現在已經支持了很多臺灣的創作者。什麼是漣漪人?在facebook專頁上,我們可以找到這樣描述:“漣漪人 Ripplemaker 先改變自己,讓自己成為漣漪的中心點,成為正面積極思考的人,漣漪的效應就會發生,這社會、世界也會因此而改變”。比較特別的是,漣漪人基金會是參照kiva的模式來支持這些創作者。也就是說,基金會是借錢給這些人,而不是捐給他們。這樣使得受助者可以更大程度的去投入,同時也有利於基金會可以持續獲得經費,支持更多的人。

low margin wins

什麼是容易在市場上獲得優勢的行業/產品?朱平認爲,那些回報率低的東西反而更容易贏得市場。早年朱平剛剛從美國回到臺灣的時候,他做避孕套以及艾滋病教育——在那個年代這還是一個禁忌的話題——結果獲得很大的迴響。後來朱平做AVEDA也是這樣子。他開的髮廊沒有commission的概念,所有的髮型師都是拿固定的工資(高於市場平均水準)。一開始很多人說他這樣做不了的。但朱平相信,顧客到他的店去,不是因爲他提供了各種折扣(他沒有任何VIP優惠),而是因爲他的服務好。當你的服務足夠好的時候(哪怕是在髮型護理這樣一個行業),大家就會人傳人知道你有好東西,並且慢慢的就會找到你了。這一道理用於其他的行業同樣合適。


說實話,每次聽朱先生分享都會有很大的收穫。假如看了上面的這幾段回顧你也對朱先生的思考和實踐感興趣的話,不妨購買他寫的《生意人、悅日人、漣漪人》來看看,應該會獲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