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15 lines (8 loc) · 2.67 KB

preface.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15 lines (8 loc) · 2.67 KB

输入与输出

输入与输出可以说是一个实用程序的最基本要求,没有输入输出的程序是没有什么卵用的。虽然输入输出被函数式编程语言鄙称为副作用,但正是这个副作用才赋予了程序实用性,君不见某著名函数式语言之父称他主导设计的函数式语言"is useless"。这章我们就来谈谈输入输出副作用。

读写 Trait

输入最基本的功能是读(Read),输出最基本的功能是写(Write)。标准库里面把怎么读和怎么写抽象出来归到了 ReadWrite 两个接口里面,实现了 Read 接口的叫 reader,而实现了 Write 的叫 writer。Rust里面的 Trait 比其它语言里面的接口更好的一个地方是 Trait 可以带默认实现,比如用户定义的 reader 只需要实现 read 一个方法就可以调用 Read trait 里面的任意其它方法,而 writer 也只需要实现 writeflush 两个方法。

Read 和 Write 这两个 Trait 都有定义了好多方法,具体可以参考标准库 API 文档中的ReadWrite

Read 由于每调用一次 read 方法都会调用一次系统API与内核交互,效率比较低,如果给 reader 增加一个 buffer,在调用时 read 方法时多读一些数据放在 buffer 里面,下次调用 read 方法时就有可能只需要从 buffer 里面取数据而不用调用系统API了,从而减少了系统调用次数提高了读取效率,这就是所谓的 BufRead Trait。一个普通的 reader 通过 io::BufReader::new(reader) 或者 io::BufReader::with_capacity(bufSize, reader) 就可以得到一个 BufReader 了,显然这两个创建 BufReader 的函数一个是使用默认大小的 buffer 一个可以指定 buffer 大小。BufReader 比较常用的两个方法是按行读: read_line(&mut self, buf: &mut String) -> Result<usize>lines(&mut self) -> Lines<Self>,从函数签名上就可以大概猜出函数的用法所以就不啰嗦了,需要注意的是后者返回的是一个迭代器。详细说明直接看 API 文档中的BufRead

同样有 BufWriter 只不过由于其除了底层加了 buffer 之外并没有增加新的写方法,所以并没有专门的 BufWrite Trait,可以通过 io::BufWriter::new(writer)io::BufWriter::with_capacity(bufSize, writer) 创建 BufWriter

输入与输出接口有了,我们接下来看看实际应用中最常用的两类 reader 和 writer:标准输入/输出,文件输入/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