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周刊
2004.03.05 20:17
吴兴人
易性男女的婚姻生活
被誉为“中国变性之父”的原上海长征医院整形外科主任、博士生导师何清濂教授,自1990年8月成功完成了中国首例男性转换为女性的手术以来,到2004年2月底,又和他的新同事赵烨德博士、李旭东博士、刘钢主治医师共同完成了数十例易性手术,现总计完成108例。易性病患者康复后都亲昵地叫他“何爸”,医院里的护士们戏称“何爸”有108个“子女”。
在何教授完成的108例易性手术中,已有54人喜结良缘。这正好是他完成手术病人的半数。其中有6位易性人的妻子经人工授精后生了孩子,巧得很,也是3男3女。易性人第一例结婚者,他们的孩子现已10岁,读小学四年级。第二例结婚者,妻子经人工授精生下的女孩,已9岁。他们翻开了生命的新的一页。
易性病人能翻开这生命的新的一页,是很不容易的。他们从迈出易性这一步,到组建家庭,历经了许多为常人所不能理解的苦痛和磨难。他们在组成家庭后,能不能过一种和常人一样的生活,这又是一个世人关注的问题。
曾经敏感的话题
在1998年前,易性病人的结婚问题,是个敏感问题。世界上的许多事情,总是先有事实,后有概念。到1999年8月,在何教授已完成的50例易性手术病人中,已有18人喜结良缘,其中男性转换成女性者2人,女性转换成男性者16人。据何教授告诉我,18对夫妇婚后的生活(包括性生活)均正常,没有服用荷尔蒙一类药物。18对夫妇中有2对夫妇的妻子来沪作了人工授精,有一位女士曾来沪5次,终于获得成功。吉林那对夫妇还要求何清濂给他们的儿子取个名字,何清濂为他取名“幸生”。
直到2003年初,中国政府对易性病人的政策有了明显的变化:允许易性病人离婚和结婚。据新华社2003年1月17日报道,如果夫妻双方中有一人做了易性手术,已成为同性的一对夫妻,他们的婚姻关系怎么处理?民政部对此作出明确答复:易性人的结婚登记合法有效,解除婚姻关系参照协议离婚处理。
到了2003年10月,随着新《婚姻登记条例》的正式实施,易性病人的结婚进一步合法化。新《婚姻登记条例》规定,结婚双方必须是一男一女,变性人只要做了变性手术并按照新的性别重新办了身份证后,也可以按更新后的性别办理结婚登记,不受歧视。这项规定为许多做了易性手术的患者打开了离婚和结婚的禁区,打开了新的幸福生活的大门。
“女强人”变成了“男强人”
一方是易性人,另一方为正常人,他们婚后的生活情况怎样?
辽宁省有一位小学校长,原是女性,32岁,工作很有魄力,原有“女强人”的称号。现经何教授成功完成女变男的易性手术后,“女强人”变成了“男强人”,重新回到学校的领导岗位上,工作更加意气风发,他一天也没有休息过。这个小学的老师们都知道他到上海完成了易性手术,纷纷向他祝贺。同事们在工作上给了他很大的支持。在他的领导下,学校取得了地区成绩的第一名,他本人还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这位小学校长在2001年10月6日和一位小学教师结了婚。妻子长得很漂亮,人人都夸他找到了一位好妻子。当时按照东北的风俗举行了隆重而热闹的结婚典礼,新人双方的父母亲和兄弟姐妹都从远道赶来参加他们的婚礼,并为他们的未来生活祝福。小学校长在医院治病时结识的一位上海姑娘,也特意从上海赶去为他的新娘做伴娘,使这对新婚夫妇特别感动。他的妻子在生活上和工作上给了他巨大的支持和各方面无微不至的照顾,使他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学校的领导工作中去,鼓励他克服各种困难,终于使他事业有成。
结婚后不久,他给何教授写了一封长信,在汇报了工作上取得的成就和幸福的生活后,他充满真情地写道:“何爸,我特别怀念和您在一起的日子。在您的身边,心中就有了依靠。您给了我第二次生命,帮助我调整了心态,教育我怎样做人。您慈父般的关怀和谆谆教导,时刻在我的耳边回响。是您,圆了我们的梦,让我们重新找回了失落的自我,鼓励我们好好工作,给了我们幸福的生活。”他在来信中还向何教授咨询了性生活的一些问题,何教授给了他具体的指点,使他克服了一些向别人难以启齿的困惑,现在夫妻的性生活更加美满和谐,这位小学校长喜不自胜。
奇特的“月老”
何教授完成了108例易性手术,还有一个出乎意料的收获:他当过奇特的“月下老人”——双方都是易性病患者,在医院里相逢、相识又相爱,终于喜结连理。
何教授有一盘录像带,是一对易性病人结婚的现场录像。
新娘王芳(原名王勇),本是一个东北男子汉,但有点名不副实,人长得细细巧巧的,脸上还长着一对好看的酒涡,笑一笑,妩媚动人。不幸的是,他自小患了易性病,自认为是个女性,这个病,折磨了他23年,他恨不得去死。王芳原来有个男性朋友,算得是个“哥们”,名叫李奋,有硕士学位,人长得很帅,也很同情他的兄弟的病。千里迢迢,从东北来上海,慕名找到何教授,希望能救王芳一命。
终于,在新世纪的头一年,王芳在李奋的陪同下,何教授为王芳做了男变女的易性手术。出院那天,王芳欢天喜地地换上了女装,烫了发,涂了口红,乘火车回到了东北老家。两人商量好,再过些时候,等积攒一笔钱,就把婚事办了。
两人在当地开了一家名叫“知味斋”的饮食店。开张那天,当地许多知道内情的人都来了,大家都为王芳的事业开张而感到高兴,为她的新生纷纷表示祝贺,并希望她和李奋早日结婚。
饮食店开张后,因为王芳人长得漂亮,里里外外是一把好手,李奋也精明强干,菜肴的质量很不错,店里的生意红红火火,许多回头客是冲着王芳的周到服务而来的。两人积了几万元钱,准备在2001年结婚。
可是,事情的发展并不尽如人意。李奋的妈妈是南方人,知道了王芳的易性经历后,坚决不同意儿子和她结婚,理由是:“两个男人怎么好成夫妻”、“将来生不出孩子,李家就断了后”。李奋很爱王芳,又很爱他的母亲,如果和未婚妻结婚,就要和母亲断绝来往;如果顺从母亲的意见,就只得和王芳分手。非此即彼,水火不容,两者必居其一。李奋无奈选择了后者。两人上演了一出21世纪的《孔雀东南飞》,一对相爱多年的恋人,终于苦苦洒泪而别。
不过,王芳幸而生活在21世纪,《孔雀东南飞》没有继续演下去。她重新找到了自己的幸福。她在东北开饮食店时结识了一位钟女士,钟女士的丈夫是当地税务局的局长。家里经济条件不错,老夫妻膝下只有一女,年已26岁。钟女士经常到饭店来吃饭,得悉王芳的易性经历后,不仅没有表示惊讶,而且对她十分同情。原来,钟女士的女儿也患了同样的病,成天寻死觅活,要求做易性手术。钟女士问王芳:“你有没有办法帮她一把?”王芳回答她:“我和您女儿见一见面再说。”
男变女的王芳和钟女士的女儿林贺见了面。她西装革履,人长得很英俊,剃了一个平顶头,一副男青年派头。她的变性要求果然十分强烈。她曾到北京去做了切除乳房和子宫手术,不过,手术不很高明,最要紧的第三期手术——人造阴茎没有做,现在弄得不男又不女。王芳告诉她,变了性,人真爽!等于重新做人。两人大有相见恨晚之意。王芳还告诉她,上海有个“何爸”,医术好,女变男,中国第一例手术是他做的,人造阴茎全国就数他做得最好。“何爸”人特好,兰州的一位病人到上海找他看病,医药费给小偷偷去了,他送路费一千元给病人回家。第二年,这位病人又来找他做手术了。林贺说,无论如何请您给我引见一下,所需多少费用,没问题。王芳说,好啊,我陪你去一趟上海。
2002年上半年,王芳放下了店里的生意,陪林贺到上海见了“何爸”。何教授认真地听取了林贺的病史,查看了有关资料,检查了前两期手术情况,决定接受这个“返工活”。2002年10月14日入院,2003年1月28日出院。5个小时的手术,一举成功,再造了一个男性生殖器,和真的一样。用“恩同再造”这四个字来形容林贺当时和今后的心情,可谓是再恰当不过的了。
王芳几次来上海陪伴林贺治病,两人由同病相怜发展到同病相爱。何清濂的病房,成了花前月下的场所。两人共诉衷肠:昨天不变性,活着比死还难受,今朝变了性,好比重新做人。
王芳说,知人知面不容易,知人知心难上天;林贺说,易性人找易性人,海枯石烂不变心。
王芳说,我俩是前世有缘今世有情;林贺说,今世有情,最后终要成眷属;王芳又说说,要天长地久不变心,只有今生今世做夫妻。
出院后,王芳又伴林贺去北京做了治疗先天性黄斑病变的手术。从此,两人的精神面貌和几年前判若两人。两人又相约:成婚在手术成功半年后。
但是,在讨论婚嫁的过程时,又发生了一点小小的波折。林贺的父母不大赞成这门婚事。他们想,自己的女儿已经是易性人了,再找一位妻子是男变女,这个家庭太离奇了。以下是母女俩的一段对话:
母:你自己是“男变女”,再找一个老婆是“女变男”,这日子将来怎么过?
女:妈,你不想想,女儿吃过那么多的苦,现在重新做人,不是过得很好吗?我的第一个男朋友的李奋的母亲嫌弃我是易性人,最后割断了我俩的婚事。你难道想成为第二个李奋的母亲吗?
母:我是为你好。两人都变了性,今后能处一辈子吗?
女:爱是最要紧的。相亲相爱,比什么都要紧。同病相怜,由相怜变成相爱,这种感情将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林贺疼我、爱我,比找一个什么大款、硕士生都强。
母:将来不能生孩子怎么办?
女:自己不能生,就领养一个。好好调教,一样胜过亲生。
母:今后的日子靠你们自己去过,想明白了就好。
谈婚论嫁的最后的一道障碍被扫除了。2003年夏天,在王芳的家乡辽宁,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婚礼。新郎是“女变男”,新娘是“男变女”,双方的父母亲和亲友们都高高兴兴地出席了这场人间难得一见的婚礼。
“我做爸爸了!”
在何教授的那本用了十多年的工作手册上,记录了两个报喜电话:
2002年9月25日晨7时30分洪长江来电:“妻子在清晨4点生了一个女儿,重3000克,我做爸爸了!”
2003年3月25日晚7时30分王明德来电:妻子小尹在下午4点,生了个儿子,母子平安。
两个电话中提到的做爸爸的主人公,都是经何教授之手完成的女变男的易性病患者。他们出院后不久结了婚。人们不禁要问:易性患者不仅能像常人一样能结婚,还能生儿育女,这是怎么一回事?这里着重讲一下洪长江的故事。
洪长江是一位大学毕业生,曾是江苏省某市的一位公务员,原是女性,于2001年4月由女朋友张逸陪来,经何教授的妙手,做了女变男的手术。出院后不久就和张逸结了婚,双方的父母亲都赞成这门婚事。他的妻子也是一位医学院的毕业生,因为懂医,对他的易性经历完全理解,并通过人工授精怀了孕,现在一家卫生防疫站工作。妻子十分善良贤惠,洪长江做完手术后,在当地开了一家豆制品店,因为讲究卫生,又注重豆制品的质量,生意很好。
在女儿出生前,张逸给何教授来信写道:“何爸,这可能是我最近给您写的最后一封信了。因为再过两周我孩子就要出生了。不过我一直在坚持工作,每天仍上班,下班后到小店里转一圈,但已不像以前那样‘事必躬亲’了,在家里,扫地、做饭、洗衣等家务活,仍由自己来做。何爸,尽管我和长江同孩子还没有见过面,可我俩已对她充满了感情,充满了爱意。为了她,我整整呕吐了四个月;为了她,我的臀部因打针成了筛子网眼;为了她,我已变得像大象一样笨重,但我心甘情愿。每天早上醒来,我感到他的手脚都在动,心里无限欣慰。每天晚上,我和长江都学会了用听诊器听胎心,和我一起计胎动,那一刻,我感到特别幸福。何爸,等到我的孩子稍微大些,我们一家三口去上海,看望您和何妈妈,以答谢您的救命之恩。”
女儿出生后,给一家的生活带来了无穷的乐趣,一家三口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夫妻俩的体重都增加了20多斤。女儿长到6个月后,张逸上班了,丈夫则继续经营他的豆制品店。2003年9月的一天,秋高气爽,一家三口去看菊展,拍了好多照片。洪长江选挑了3张,给何教授寄去。
洪长江在给何教授的信中报告说:“店里的生意挺好的。今年黄豆的价格上涨,没办法,豆腐和豆制品的价格也相应上调了一些,总的利润低了点儿,因为每月要还银行的房屋贷款,经济上也有一点压力,但日子还过得去,今年搞了些家庭建设,逐渐添置了冰箱、洗衣机、空调、饮水机、加湿机,生活质量提高了许多。”妻子给何教授的信中又描述一家的生活道:“女儿已能拍手表示欢迎了,长了两颗牙,会自己站立一会了。把她放进学步车里,她能满屋子追着人跑,高兴时会笑得咯咯出声。每天长江一回家,就伸出小手要他抱,不抱就哭,两个人可亲了。”妻子还希望何教授能给她的丈夫美容一番,最好垫一垫眉,让脸看起来更有棱角一些。
在这个易性人家庭中,有着与正常人一样的天伦之乐。
(文中易性男女均化名)
本文是关于变性男女的婚姻生活的深入报道,出自新民周刊,作者吴兴人。文中讨论了变性手术后个体如何重建生活和亲密关系,及其在婚姻中面临的社会挑战与保障。从何清濂教授及其团队于1990年首次成功实施男性转女性手术开始,到2004年,已有多对变性人婚配成功。文章提到54位接受变性手术的患者成功结婚,并生育子女的感人故事,展示了他们在寻求幸福家庭生活上所经历的艰辛与坚持。此外,还涉及了中国政府政策的演变,如何逐步为变性人群体的婚姻权利提供支持。全文通过几个具体例子展示了变性人群体的生活现状和歧视问题,为读者提供了一种温暖而真实的视角。
Attribute | Value |
---|---|
Filename | news_新民周刊:变性男女的婚姻生活(图).md |
Size | 15092 bytes |
Archived Date | 2024-11-02 04:31:19 |
Original Link | https://news.sina.cn/sa/2004-03-05/detail-ikknscsi2823988.d.html |
Author | 吴兴人 |
Region | 中国大陆 |
Date | 2004-03-05 |
Tags | 跨性别, 变性人, 婚姻生活, 性别认同, 何清濂, 医疗资源, 法律政策, 社会环境, 个人故事 |
Evaluation | [Unknown type(update needed)] |
本文由跨性别中文数字档案馆归档整理,仅供浏览。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