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 English
HKC 是一种以人为中心,通过识别人与自我(哲学)、人与神(宗教)、人与人(社会/文化/艺术)、人与自然(科学/技术)的关系进行定义的一种知识分类方法。
数据:未加工的信息
信息:通过将事实和给定的语境关联而导出
知识:将某语境中的信息和在不同语境中得到的信息相关联
智慧:是从完全不同的知识导出的一般性原理
目前世界各国使用不同图书分类法给图书分类,如杜威十进制分类法 DDC[1] 及其衍生通用十进制分类法 UDC[2]、美国国会图书馆分类法 LCC[3]、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CLC[4] 等。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比如杜威分类法历史悠久,但对新兴的科学与技术分类支持不够,如计算机这么重要的分类竟然放在总类中;美国国会图书馆分类法则对欧洲和美洲的图书赋予了大量的编码,体现出美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强势地位,对其他地区的文化关注不够;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则显得意识形态浓厚等等。所有这些都未能适应现代信息社会对图书的分类需求,不利于推广,因此创造一种新的分类法势在必行。
在 UDC 基础之上,我们创造了一种新的分类方法,简称HKC(Human Knowledge Classification)人类知识分类法,该方法不仅仅可用于图书分类,更是为了适应目前信息发展的要求,为未来人类文明传播做准备。
HKC 的分类原则是以人为中心,辨别人与外物的关系,按照人与自我、人与神、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分类:
人与自我的关系:天地间唯我独尊,如果失掉了自我,那世界将不存在也没有意义。该分类涵盖了哲学、认识论、心理学、成就自我等内容,是纯粹的个体体验和感受;
人与神的关系:考虑到宗教对人类社会的巨大影响,也为了不对原来的UDC分类法造成太大的改动,单独确立了一种关系,即人与神的关系,为宗教单独保留了一个分类;
人与人的关系:自我成长,首先接触到的是父母、家庭,然后是学校、社会、国家,这其中交织都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其实就是社会学内容;
人与自然的关系:这部分内容可以划归为自然科学与技术一类。
HKC 分类法具体内容见下,大体沿用 UDC 分类法,对一些分类进行了调整。最新、更详细的内容会及时发布在 HKC 网站上,敬请参考:https://hkc.wiki
HKC 对于分类排序遵循如下原则:时间顺序,因果关系,重要性。
按照因果关系排序。
000:哲学
010:形而上学
020:认识论
030:逻辑学
040:美学
050:伦理学
060:心理学
070:唯识学 这是对哲学类新增的一个分类,唯识学对认识世界,认知人自己有着巨大不可替代的作用。
按照宗教出现的时间顺序排序。
110:印度教
120:犹太教
130:佛教
140:基督教
150:伊斯兰教
160:巴哈伊教
170:民族宗教
【注】按照 HKC 对宗教的定义,可以解决公元17世纪意大利天主教传教士 利玛窦 来华传教提出的一个的问题,即“儒学(Confucianism)是否是宗教?”[5],该问题引发学术界不少争论。其实按照 HKC 根据人与神的关系来定义宗教,答案非常直接和简单:儒学不是宗教,因为儒学关注的不是人与神的关系,而是人与人的关系。
按照因果关系排序。该类占了三个大类编码3/4/5,分为社会/文化/艺术。UDC 中文化和艺术分类编码为8和7,在此进行了调整。
200:社会
按照人与人接触的时间顺序排序。
210:家庭
220:社会
230:经济
240:政治
250:法律
260:国家
270:全球化
280:管理
300:文化
UDC 中规定该分类由各个图书馆自行定义。
310:教育
320:语言学
330:历史
340:人类学
350:民族文化
400:艺术
按照产生的时间顺序排序。
410:音乐
420:绘画
430:文学
440:舞蹈与戏剧
450:雕塑
460:摄影与电影
470:游戏与体育
480:民族艺术
该类分为科学与技术,并为未来新技术的出现预留了一个大类。
500:科学
按照产生的时间顺序,因果关系综合排序。
510:数学
520:生物学
530:物理学
540:化学
550:地学
560:天文学
600:技术
按照产生的时间顺序排序。
610:医学
620:农业
630:工业
640:材料
650:建筑
660:交通
670:能源
680:信息与通讯
690:航空航天
随着人类技术的发展,人工创造的生命、人工智能生命将会出现,这两种生命形式发展出的文明将不可避免地会与人类产生关系。这两种关系无法归纳到上述地任何一种关系中。
此外自然界中还存在着一类目前不被人类所知,也不确定是否存在的关系对应物,那就是地外生命。这种关系无法归于上述任何一个分类中:他们不是人类,无法归于人与人的关系;他们不是神,在某种意义上说,他们与人类是平等的,并非创造人类的神,无法归于人与神的关系;他们也不是自然界中的无情,他们是有情,但与人类不是一个起源,无法归于人与自然的关系。
基于上面两个原因,建立了一种新的关系:人与新文明的关系。
710:未来学
720:人工智能
730:人工生命
740:太阳系文明
750:银河系文明
760:宇宙文明
HKC 采用点分十六进制编码,以便做到最大限度的扩展。
编码格式为ABC.X.Y,共 5 级。其中前三级取值为0-9, A-F的十六进制,每一级最多可以表达16个大类;后面通过小数点"."分割,最多设置三级编码;后两级X/Y采用顺序的十进制数字,每一级都可以扩展到最大255。因此该分类法的最大编码为FFF.255.255,远超过目前人类知识所需要的分类数量。
-
A:表示知识体系(System),例如 0 代表哲学,1 代表宗教,6代表技术,最大可以表示为F,即000,100,600,F00;
-
B:表示A知识体系下的行业(Industry),例如技术分类 600 中,8代表信息与通讯行业,即680;最大可以表示为F,即6F0;
-
C:代表B行业下的学科(Subject),例如信息与通讯行业 680 中,2代表计算机学科,即682;最大可以表示为F,即68F;
-
X:代表C学科下的领域(Domain),例如计算机 682 中,3 代表软件工程领域,即682.3,最大值为255;
-
Y:代表X领域下的子领域(Subdomain),例如软件工程 682.3中,2代表需求分析,即682.3.2,最大值为255;
由于每个行业/领域的知识分类有多有少,所以编码中只有前三位是必选的,后两位是可选的。例如”犹太教“编码为120,历史上犹太教并未有过大的分支,整个教义比较完整统一,所以并未设立XY编码。
HKC 由于具有高度可扩展性,不仅可以在图书馆范围对传统图书进行分类,也适合对信息社会当下数目繁多的电子出版物进行分类,更适合对未来的人类知识进行分类。
HKC 以人为中心的分类原则,是我在阅读《金刚经》时偶然获得的灵感,金刚经云“此人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其实这就是一个以自我为中心、近乎完美、有着哲学意义的分类方法:
1、我相:人与自我的关系,就是哲学类的内容;
2、人相:人与人的关系,就是社会学的内容;
3、众生相:人与其他众生的关系,就是生物学与地外文明的内容;
4、寿者相:人与自然的关系,就是科学与技术的内容;
这种分类方法的合理性,在我后来读到中国人民大学 方立天 教授的《佛教哲学》中得到了认证。在这本书中,方教授把人的关系归结为人与自我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2012年参加并聆听了方教授的一次佛教课程,在课堂上,方教授还特定提到了人一生就是在这几种关系中周旋。关于人与神的关系,我专门请教过方教授:“从世俗的角度来说,是否应该存在一个人与神的关系?” 方教授当时点了点头,认为这种关系可以确立。
关联阅读
[1] 领域知识介绍:https://zhishi.io/resources/Ling-Yu-Zhi-Shi-Jie-Shao-2evWhR5xZ
[2] KCMM 介绍: https://zhishi.io/resources/KCMM-Jie-Shao-2evVBffeDs
参考资料
[1] 杜威十进制分类法 DDC: https://en.wikipedia.org/wiki/Dewey_Decimal_Classification
[2] 通用十进制分类法 UDC: https://en.wikipedia.org/wiki/Universal_Decimal_Classification
[3] 美国国会图书馆分类法 LCC: https://en.wikipedia.org/wiki/Library_of_Congress_Classification
[4]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CLC: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8%AD%E5%9B%BD%E5%9B%BE%E4%B9%A6%E9%A6%86%E5%88%86%E7%B1%BB%E6%B3%95
[5] 方朝晖 “中学”与“西学”:重新解读现代中国学术史 https://www.aisixiang.com/data/50428.html